GPS統計的里程與實際行駛里程存在差異的原因
使用過GPS定位設備的都知道,GPS系統具有里程統計的功能,可以統計車輛的行駛公里數。細心的您也許會發現,GPS車輛定位器統計出的里程與實際行駛里程有點出入。
GPS車輛定位系統的里程統計數據,是根據GPS定位設備上傳至服務器的定位數據進行統計。而這個定位數據可能會受信號、環境、設備故障等因素影響,例如GPS定位設備進入離線狀態、信號弱未定位、飄移等情況,導致無法準確統計,因此,所統計出的數據會與實際行駛的記錄有誤差。一般GPS統計出的數據僅作參考。
下面,我們解說一下會影響里程統計的幾個主要因素:
1、GPS定位終端出現離線:
當GPS定位終端出現故障或通信故障等原因導致離線,定位數據則無法回傳至服務中心,此時的車輛行駛里程數據則無法進行統計。
2、GPS定位終端信號弱未定位:
當GPS定位終端接收通訊信號較弱時,例如進入地下停車庫、隧道等地方,這時車輛行駛速度等數據都無法記錄。
3、漂移現象:
受信號接收強弱、電磁干擾、GPS天線安裝位置不合理或被遮擋、GPS模塊數據處理誤差等影響,都會引起漂移現象的發生。出現GPS漂移現象時車輛的行駛速度、位置的數據都不準確,也會影響里程度統計。
4、軌跡補償:
當車輛行駛到沒有移動信號的區域時,GPS終端所接受的衛星信號等信息將無法通過移動網絡進行傳輸至服務中心,GPS終端能自動保存定位信息,等移動網絡接通后再將信息重新回傳到服務中心,軌跡補償的車輛速度數據只是一個平均速度值,所以行駛里程存在誤差。
溫馨提醒:
GPS定位設備統計的里程數據僅作參考,大家在報銷路補時,建議多方面綜合考慮。